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王宏斌 | |||
| |||
一、简介 王宏斌,男,1974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高级工程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安全质量部部长。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系,取得注册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多个执业资格;受聘市评标专家、市职称评审专家。2次获得公司年度“先进个人”;荣获2015年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17年获得公司廉政知识竞赛二等奖;2017年获得公司“最美职工”。参与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及北京地铁12条线路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他政治素质高;业务精炼,人称“活规范”;安全生产追求“静态隐患为零,动态隐患趋于为零”;安全管理理念“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追责”;注重安全培训;讲究清单式管理。 二、个人事迹 (一)牢固树立“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观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宏斌始终严以律己,信念坚定,牢固树立“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观念,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一次安全检查中,他发现核心区王府井北有三栋年久失修的“彩钢房”临建,不仅环境差、疏散也存在极大隐患,一旦发生着火冒烟,极易群死群伤,还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事件,他当即要求将临建贴封条,限期拆除。另外两栋临建因住人在用,如拆除、整改,牵扯的关系、利益等问题较多,施工方不愿意拆改。他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并向施工方重申地段的政治敏感性,最终剩余两栋临建都在限期内拆除重建,消除了重大消防安全隐患。 一中心所辖的现场临建达145处,沿在建地铁线路分布在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大兴、房山等六个区。每一处他都亲自到现场逐个检查安全隐患;尤其对“两会”会场和代表驻地周边涉及的王府井、前门一带,他更是严格要求,排查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在2017年之前,地铁施工现场厨房使用液化气罐司空见惯。但在他看来,每个液化气罐都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爆炸源,且在布局、连接或操作不当情况下,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消除隐患,他做了大量调查,提出将施工现场厨房“液化气”改为“电加热”方案,将爆炸风险降为零。有些施工方提出:食堂小灶多、招待饭多、电加热火力不够等诸多困难;他就和项目负责人促膝谈心,把利害关系反复沟通,让施工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改造方案。面对最后两家“顽固”标段,他借着即将开党的十九大的契机,从“四个意识”讲到“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讲到安保工作“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智斗几个“回合”,终于说服了项目负责人。受他执着信念的影响,决心按照要求撤除液化气灶,并在电热灶没安装好前,集体吃盒饭,为党的十九大召开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次例行检查中,他发现与正阳门城楼不足百米的彩钢房三层上,刚设置一处吸烟室,他立即要求整改。试想,在那么敏感的位置,又占据制高点,一旦着火冒烟,后果不是参建各方所能承受的。每一次消除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背后,都是他执着坚持“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观念的结果。 王宏斌不但在实践工作中积极践行政治观念,也在政治理论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2017年9月,在公司举办的“廉政知识竞赛”中,他持续深入学习,领会精髓,提高了政治素养,最终在“廉政知识竞赛”中取得二等奖。 (二)安全检查倡导“四不两直”方法,善于总结,防微杜渐 为掌握现场真实状态,王宏斌带领团队坚持采取“四不两直”的检查方法。通常,在到达施工现场前,他提前10分钟与现场负责人联系。检查时,他更愿意到平时不关注和容易忽视的角落。有次夜查,当他和同事到一处施工现场时,发现渣土运输车辆不符合“六统一”要求,出场地时拖泥带水,总包管理人员缺岗,他马上制止纠正。巧合的是,次日媒体上曝光该单位在其他城市环保的违规处罚通报,各级监管单位由此还进行专项检查,他的提前介入并将情况通报,所辖各单位自查自纠,未出现一起违规情况。 周末休息时,他看到监理方反馈某施工标段现场安全问题多,觉得问题严重,当即放弃休息叫上同事赶赴现场检查。突如其来的检查,连反映问题的监理都始料未及。通过检查发现临电问题特别突出。工人宿舍内采用USB插口,而工人将移动设备藏在被子里防盗,而近一年,因移动设备充电发热发生爆炸事故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安全隐患,他当即开出局部停工整改通知单。为避免同样问题在其他线路、标段发生,他提出宿舍内不得设置USB插口并得以全面落实,杜绝了电气的违规使用。 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注重举一反三,善于从问题和隐患中归纳提炼方法,常常是别人生病,自己吃药,有时还要动动小手术。刚入冬季,一个标段未采取防冻措施在工地门口洒水,致行人摔伤被举报,他及时通报避免更多单位的疏忽大意。别处施工现场电动运输车出了伤亡事故,他反查管理漏洞,编写了适合于地铁建设施工现场场内机动车管理的规定,规范了场内机动车管理,填补了行业管理的盲区。一处施工现场的开关箱出现打火冒烟,他现场搜集证据、拍照,并咨询专业人士,最终判断短路原因是开关箱违反了“板后配线”的要求,发现此常见隐患后,他及时向所辖各单位提出要求。 (三)与时俱进,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入到安全生产文化中 王宏斌参与编制了公司《绿色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图册》,将自己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解融入到图册当中。图册定稿后,由他提出的“绿色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编制依据”、“北京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标识牌设置规定”、“相关规范、规程对施工现场标志标识的汇总”和“标准、规范、规程对应风力停止施工作业的规定”四项内容作为图册附件单独提供。其中是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标识明确具体做法,指导了北京100余家在建地铁现场安全标志标识的规范使用,尤其是以前施工现场多个标志牌一起设置时,顺序非常混乱。他编写的规定出台后,现场标志牌设置变得规范有序。 在全国各地城市地铁工程的大面积建设背景下,管理人员和力量出现逐渐摊薄的状况,他搜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下发各施工、监理单位,建立起学习、交流、考核、评价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寻求方法将学习的氛围扩大到地铁施工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中;同时,利用“轨道交通安全质量月”、“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安全生产活动,同步实施“大型起重设备专项检查”、“大型模架及脚手架专项检查”、“临时用电专项检查”和“消防专项检查”等安全专项活动。同时,他还加强交叉检查和通报力度,不断探索地铁建设安全管理“预防为主、重点检查、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 (四)安全管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理论上夯实基础 王宏斌不只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高自己,他还积极学习安全管理知识,熟悉法律、法规,并学习国外安全生产的管理经验。他讲自己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和体会,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传播,为地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代言”。跟他接触的人会有一个体会,他提要求总能道出依据、条文,人称“活规范”。
王宏斌与管理对象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王宏斌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用安全 王宏斌与施工、监理单位反馈施工现场架手架支撑体系安全检查问题 王宏斌开展微型消防站建设和消防安全培训 王宏斌获得公司“廉政知识竞赛”二等奖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