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王学 | |||
|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做电力建设安全生产护卫者
一、简介 王学,男, 196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经理助理。从事安全管理岗位工作16载,始终秉承“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推行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升了施工现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他健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机制,根据作业场所、任务、环境、强度及人员能力等,实行风险分级管控,落实分级管控责任。长时间工作在施工现场一线,他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已经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消除闭环管理长效机制。 凭借精通的电力建设安全理论,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保障公司基建工程十多年中未发生一起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实现了公司安全目标“零”事故,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做出突出贡献。 在上级领导与同事的帮助与支持下,他不断提高个人综合业务水平。取得国家能源局安全标准化审核员资格。先后入选中国施工企业协会专家、中国安装协会专家库专家、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 他还多次参加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的电力建设行业、团体标准编写和审查工作。参与编写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煤电项目超低排放改造安全检查手册》、《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导则》、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的电力优质工程策划与控制系列丛书《安健环分册》行业规范。参加了《光伏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NB/T32036-2017)的审查工作。独立完成了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已经立项的团体标准《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规范》大纲编写。 二、主要事迹 早上7点从家里出门赶到首都机场,9点10飞机起飞,11点10降落到银川。在机场简单吃了碗面后,王学径直赶到施工现场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检查工作持续到了晚上六点,他回到项目部查看公司发文的落实情况。随后,把现场检查情况通过微信传给领导,进行简单的汇报。在项目部,他一边吃工作餐,一边交流安排工作。晚上8点从现场返回银川,到酒店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 由于新能源的施工现场大多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经理助理王学每次的行程都是这样紧张和充实。在他看来,这份辛苦的工作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这也一直激励着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毕竟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出差后经常感觉极度疲惫,但能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默默奉献,再苦再累他也觉得心甘情愿。“只要能使企业安全生产蒸蒸日上,充满活力,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专业+细致 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我们在别的工地吊过66台同样的设备了,能有什么问题?” “那是侥幸没有出问题,如果你第67台在我的现场出了问题,我承受不了,必须立即停止。” …… “在风电发展之初,电力行业风电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王学告诉记者,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火电转行过来的,认为风电施工工序少,没有较大的交叉作业,安全风险较低,在审核施工方案中存在走过场现象。为此,王学没少跟施工单位、项目公司的负责人争论。 一次,他到项目现场检查工作发现,现场正在使用280吨的履带吊车起吊风机机舱。凭借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他认为对于1.5MW的风机机舱来说,这台吊车的承重力太小了,很有可能会造成吊车倾覆。一旦风机机舱从近80米的高空中掉落,将对周围的作业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 “当时我预想到了后果,心里非常害怕,实在是太危险了。”王学说,他当即判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设备如果选择错误,一旦发生事故那就是惊天动地的。” 他立即要求项目公司找出安装技术手册核对吊装技术要求。手册上明确写着设备厂家推荐的履带吊车为350吨以上,印证了王学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场使用的吊车存在安全隐患。然而,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仍然强调他们在其他的风电项目上,使用这台吊车已经完成了66台同种型号的风机吊装工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我们的吊车都已经进场了,现在更换吊车不仅麻烦、耽误工期,还会多增加十几万的成本。”施工单位负责人找出了很多理由,不同意更换吊车。项目经理也因为担心无法按时完成工程,不接受停工要求。 在双方僵持的一周时间里,王学十分坚定。“如果不换吊车,我绝对不同意继续施工,就算他们都不高兴,我也必须坚持我的专业意见。” 看到王学态度明确,最终施工单位更换了大型吊车,避免了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生。然而,王学并不认为事情就此结束,他要从源头上杜绝类似的隐患再次出现。“我要做到本质安全,从公司内部规范管理,让施工单位的方案选择上不再出现问题。” 回到公司后,他立即下发文件,要求项目公司在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严格依据建筑行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经过监理单位审核后,报公司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从那以后,每个项目的风机吊装施工方案他都亲自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面对个别项目公司的不理解,他深入现场与各参建单位做深入交流,耐心讲解国家、行业的安全法规规程,并亲自参加风机重大施工方案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最终,他得到了各参建单位的认可。 在被新能源行业内公认安全风险最大,发生事故概率最大的风电安全管理工作中,他带领基建安全管理团队,实现公司10年来共计吊装1385台风力发电机组,没有一起不安全事件发生。 耐心+强势 保一线工人安全 每个项目的施工高峰期,王学一定会出现在施工现场。2017年的6月中,他到达广东的一个施工现场时是中午,室外气温超过35度,项目公司领导劝他不要立即去现场了,等第二天上午气温低时再去。可他说:“这时正好看一下施工人员作业环境,下午还要检查安全内业资料,时间安排好了,不要变了。” 到现场后,他和现场的施工人员一样,衣服都被汗水打湿。“这种情况下,工人容易脱水,尤其是在高处脚手架上施工时,如果中暑会很危险。”王学嘱咐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午间高温时段,还要多备一些绿豆汤等祛暑用品。 “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出来打工都不容易,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们安全的回到家中。”王学用力地点点头,神情严肃地说道。 面对那些忽视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的项目经理,王学没少拍桌子,还为此罢免过1名项目负责人。 在一个风电项目PH桩深基坑的施工现场检查时,王学发现施工人员在深达10米的深基坑顶部进行钢筋绑扎作业,而他们使用的专用吊笼护栏高度仅有半米高,而且护栏上那仅有的几根立杆之间的间距近1米。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护栏,这就是随便找了几个钢筋棍焊了起来,是摆样子,糊弄事的。”王学很生气,因为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护栏的高度至少要达到1.1米,才能确保人不会轻易地翻出去,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不仅如此,工人们的安全带没有挂在固定的防护栏上,而是简单地挂在了吊笼上,同样起不到保护工人生命安全的作用。 王学要求现场立即停工,还狠狠地跟项目经理拍了桌子。“这做的是什么东西?你是一拍脑门做出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防护施工工具吗?你这是不负责任,草芥人命!我可以明天就让你离开这个现场……” “很多时候,施工人员出现事故并不是主动违章,而是他不懂。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让他们了解工作中的各项风险点,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这是我们的职责。”王学说,面对项目经理的不理解,他通常会采取强势的态度,然后耐心的解释其中的原理,让对方最终接受他的观点。 创新+传承 解决各类新难题 “你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出了安全事故,你媳妇肯定跟人跑了,老妈谁管?你躺床上了,最倒霉的是你的孩子和父母。”王学喜欢用这种大白话的方式跟一线施工人员交流,他说这比讲大道理效果好很多。 根据多年经验和违章统计,王学发现建筑施工现场农民工是事故高发人群,也是一线安全管理的最难点。施工单位招录进来的许多农民工都是刚刚“放下锄头就拿起了榔头”,安全技能基本是零,而入场安全教育没有针对性甚至流于形式走过场。 针对这一特点,他重点检查施工单位人员安全教育记录和安全规程考试卷,要求根据新能源施工特点组织安全教育和考试,现场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工程师要现场旁站见证安全教育及考试过程,施工单位将考试成绩单、身份证和购买的施工人员保险进行报审,监理单位负责存档。通过一些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手段,他成功避免了没有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人员进入现场作业。 近几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他要求各项目公司重点组织一线人员观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推荐的《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盘点》警示教育片,通过直观的展现重特大事故案例,遏制了施工人员典型违章作业现象。 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他还发现新能源施工工期较短,同类项目施工工序,施工工艺大体相同。通过现场调研,他组织建立了一整套现场安全标准化工作管理程序、27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各类应急预案,使现场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017年他共计下发安全问题通知5份,发现问题63项。项目公司按照“三定要求”,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人,按期完成了整改,确保现场安全管理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作用的结果。”通过安全教育,王学提高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不仅要保证不出安全事故,还要必须保证施工设备和防护设施安全可靠,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如今,王学已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专家,每次到现场检查工作完成后,不是仅仅留下“安全问题通知单”,他总是组织项目参建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发现的问题,结合安全法规规程的要求,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绝活”拿来与大家分享。目前,公司第一批任命的基建项目安全主管中,已经有3人走上了基建项目总工程师的岗位。
现场安全检查时与各单位负责人现场交流安全管理思路及方法 参加项目公司风机吊装重大作业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现场检查携带照相机等必备工具对现场违章取证,指出发电机围栏没有安全警示标志,要求立即整改 现场安全培训,向各级管理人员讲解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程 现场检查高处作业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