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隅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王宇飞

发布日期:2017-09-08字体:[ ]

王宇飞,北京金隅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嘉华分公司经理,工作中员工们喊他王总,但私底下总是亲切地叫他宇飞。在北京市推进隐患排查体系工作进程中,他勇于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发掘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新功能,做到系统和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了他平时工作中强调的“防患于未然,把危险止于源头”。

王宇飞带领的物业管理团队有管理人员55人,平均年龄31岁,所管辖的金隅嘉华大厦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核心区——上地三街九号,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于2004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为销售型商务写字楼,进驻企业近500家。大厦配备电梯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网络系统等先进设备设施。大厦设计为半开放式办公环境,环境品质、服务品质要求高,安全管理难度大。经过团队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公司曾荣获“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大厦”、“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北京市物业管理五星级示范项目”、“海淀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北京市质量信得过班组二等奖”等多项殊荣。积极与安监局下属的矿山救护队接洽安全顾问事宜,完善防爆防化工作,组建公司应急小分队,外派参加矿山救护队应急培训。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代表海淀区在金隅嘉华大厦举行海淀区物业服务行业有限空间救援及防汛预案演练,演练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各级指挥人员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得到海淀区委领导及海淀区物业协会的一致好评。

一、夯实基础,抓住特点,探索物业企业隐患排查运行模

2016年初,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先行先试工作,王宇飞所带领的物业团队作为海淀区首批50家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北京市首批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物业服务企业先行开展标准清单编制试点工作。

面对挑战,王宇飞组织技术骨干组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工作小组,带领公司全体员工,结合物业企业特点和项目岗位实际,逐一梳理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责任、周期,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标准,重点解决“谁来查,查什么,何时查,怎么查,如何改”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的具体化、岗位化和规范化。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通过半年时间完成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资料收集、自查标准编制、清单编制、试运行和应用等工作,形成物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管理手册》的成果输出。

2016年下半年,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列为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试点推行单位,而作为首批“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试点并取得了优秀成果的单位,王宇飞所在的金隅嘉华分公司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集团公司推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的先行试点单位。面对新的挑战,王宇飞坚信隐患排查体系会成为安全管理工作“互联网+”的全新模式,要求全员参与、全面推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工作,并亲力亲为,建立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能力,规范事故隐患分类分级,梳理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为提高公司对隐患清单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王宇飞多次到作业现场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梳理框架体系,完善基础数据,商议改进办法。结合各岗位实际工作特点,按照去繁就简、科学适用、易于操作的原则优化作业标准体系,在项目现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上,组织技术小组成员将原有30个岗位清单重新梳理为36个岗位681项隐患排查条目,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和每名员工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职责。按层级和岗位定期开展隐患排查,逐一落实隐患治理责任,将隐患排查工作融入到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之中,形成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模式,进一步促进了隐患治理系统的排查、审核、整改、验收、关闭的PDCA循环。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金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于2017年1月正式实现线上运行。

二、逐级落实责任,激励员工参与,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金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虽然系统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员工在工作及时性上有所欠缺,部分人员因对系统不熟悉,导致“超时未排查”和“整改超时”等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王宇飞要求团队加大排查体系宣贯力度,将隐患排查体系工作纳入到员工年度安全责任书之中,设定管理层级,划定系统权限,逐级落实责任,更好地推进隐患排查线上运行工作。同时,王宇飞认为:“要鼓励全员参与系统的建设工作,不能只罚不奖,要激励员工,以奖为主、奖惩结合着推进工作”。他又牵头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的频次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考核;要求公司安委会每月在月底经理办公会上进行月度安全形势分析,汇报系统运行情况,引导员工改变工作习惯,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排查体系开展岗前排查、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和全面排查,使员工逐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进行转变。

隐患排查系统运行5个月后也进入了瓶颈期,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在没有借鉴、没有参考、没有对比项目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个人能坚持将隐患排查形成习惯,成了这个时期最头疼的问题。王宇飞深刻理解系统只是一种手段,人的因素才是关键,马上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到各个部门、机房了解系统使用情况,操作难点,增加地下网络覆盖,两次安排修订考核管理办法,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每每夜晚来临,大家都在享受天伦之乐时,他办公室都是灯亮到深夜,员工手机也都会收到他在线处理的流程提示。

通过近半年的线上运行,公司员工累计排查隐患2436次、查找隐患185条,平均每周排查隐患102次、每周上报隐患8条,并已全部整改完毕。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形成了常态化排查治理机制。

三、隐患排查显成果,安全防汛保心安

由于物业项目空间环境多变、设备设施种类繁杂、客户需求多样化等客观因素,使得物业运行风险更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隐患排查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每到夏季,北京暴雨、大风、雷电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情况频繁,每次大厦全体员工都特别紧张,担心客户人身财产造成损失。通过隐患排查,汛期来临前就对大厦防汛重点部位进行识别,把防汛工作提前做到“五个落实”,即责任落实、预案落实、队伍落实、物资落实、避险措施落实。通过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施定期排查、汛前排查,使排查结果一目了然,对汛情的应急处置做到心中有数。

2017年6月,进入北京的汛季,王宇飞同志带领公司员工早早做好准备,积极筹备预案演练和应急物资配置。平日,嘉华大厦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对于工程出身的他,熟悉安全隐患的风险点,身体力行让这种预判意识渗透到每名员工。每当雷雨来临前,无论早、晚手机上都会收到他发的安全防范提示。有一天,在他的办公室出现了一个小靠垫,刚开始还以为他腰不好,后来才知道雷雨天的夜晚,都是这个小靠垫陪着他度过。

生产安全工作需要做到隐患的提前排查,更需要深入基层,在公司的安全文化长廊建设工作中,王宇飞曾说:“企业的安全文化宣传工作要注重细节,要细致、耐心、专注,体现安全工作的内在。”开展安全宣传工作要给员工起到居安思危的作用,与其事后痛哭流涕、不如事前遵章守纪,正如海恩法则所说的,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每当员工经过长廊总会不时的驻足,文化长廊作为安全的基础,也是传承着安全的文化。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话易说事难做,安全的目标不是说有多么的难达到,而是很难做到坚持不懈,并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引导大家,但王宇飞做到了,他带领公司员工持续坚持,这就是信念、更是一种责任。

图片三.jpg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