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王维军

发布日期:2017-09-22字体:[ ]

 

 

王维军1寸照.jpg

“杨经理,你们没有按照要求组织春节后复工安全检查,人员教育不到位、现场隐患整改不彻底和大型机械检测不合格等诸多问题同时存在,现在要求你们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整改完成后告知分公司,我要亲自复查!”“王部长,我们这儿工期紧你也是知道的,好不容易把工人组织上来了,这一停,工人走了后边就更不好办啦。我们一边施工一边整改,保证整改到位,请您来复查。您看这样行不行?”“那是行不通的,你想过没有,春节刚过,虽然工人来干活了,但是心还没收回来呢,你对工人没有强化安全教育,在现场那是多少个隐患点!来干活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出现问题,企业蒙受损失不说,对家庭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你的大型机械停用一个多月不进行全面复检,出现事故就是群死群伤!现场隐患不及时排除,就是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造成事故。所以请你们认清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停工,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好,王部长,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我立刻按照你的要求去落实。”“节日前后是事故的多发期,安全这根弦我们更要绷紧啊!”

这段对话中不讲情面的“黑脸包公”,就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安全环保部部长王维军。“严字当头”,对待安全管理工作严格的要求、严肃的工作作风、严密的分析、严谨的思路,不足以概括这位守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王部长的全部工作状态。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与思考。王维军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但他却始终以执着坚守、一丝不苟的态度,守住安全管理的底线,撑起分公司安全管理的蓝天,诠释着“工匠”情怀。

2013年,王维军担任北京分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他半开玩笑地说:“从上任那天开始,我就再也没睡过踏实觉。”因为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将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去处理问题,而是杜绝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才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不断迈向本质安全。”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抓住安全管理的“牛鼻子”,在现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技术管理出身的他,开始带领团队研读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从吃透要求入手,把规范安全管理的细节作为既定目标。他带领着分公司安全管理人员一步步的建立起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们新建了22项制度,系统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他们开创了隐患治理红黄牌分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禁令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管控的执行力度;建立了安全日报、月评价报告、年系统手册,科学分析分公司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设计了安全管理人员履职奖罚体系,将履职评价与奖罚、任用相结合,激发安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安全管理人员真正与安全管理系统融为一体。

在王维军眼里,消除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是他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在分公司项目部中,王维军有着“管得最严、罚得最狠”的称号。安全员们将他的检查方式开玩笑地说王部长就是带着雷达来的,他的检查是“突击检查、全面扫荡”。因为他检查从不提前通知,也不会有任何遗漏,只要稍一大意,就会被抓个正着。按照分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规定,一旦出现违反安全生产管理禁令的隐患,从项目经理到安全员,全部要被罚款。有项目经理开玩笑地说:“王部长每个月要是多来几次,我们的工资就要被罚光了。”他深入施工一线检查指导,每年平均组织检查工地280多次,相当于有效工作时间的80%都在一线进行隐患排查。正是在这种高压管理下,项目人员被罚款的次数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少,现场管理的规范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也频频收获佳绩。任分公司安全部部长的四年间,分公司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4项,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17项,省部级绿色安全工地60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工地”5项……由分公司年轻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代表集团公司连续两届摘下北京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的桂冠。

王维军以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心态不断完善分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安全管理的“6+2+8”管控模式。“6+2”体系即安全管理理念体系、目标指标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宣传体系和荣誉体系。有理念指导,有目标指引,有组织保障,有责任、制度、考核来验证,有宣传和荣誉来激励,使得安全管理的方向明确、干劲十足。八大措施抓住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控、防护标准化、安全队伍建设、安全文明施工创优、大型机械安全管理、应急体系建设等安全管理矛盾的主要方面。“6+2+8”管控模式有序运转、互相借力,编织起安全管理的“防护网”,驱动着分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规范化、精细化、高端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是他追求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他深入分析安全事故案例的深层次成因,用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来为安全管理增加保障。他推动应用塔吊监控系统、出料平台监控系统、大型机械和脚手架二维码扫描技术、施工电梯呼叫系统、电锅炉采暖系统等,推动建设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引进VR技术等信息科技手段,使得他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微信的普及应用为他及时做到安全管理要求上传下达、验证管理效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2016年夏天,北京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他一收到信息,就要求项目部在两个小时之内把项目部应对措施和落实情况发布到微信群。他自己亲自对可能受暴雨影响大的几个工程马不停蹄地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安排专人盯着微信群,整理汇总信息,有问题第一时间向他汇报。雨下了一天,他在现场跑了一天,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深夜,他不顾劳累,又把微信整理信息全部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了才回家。

他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优化知识结构,孜孜不倦地吸收安全技术管理知识。他参与多项建设部安全技术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参编2项建设部安全管理规范、5项北京市安全管理规程,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被聘为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专家、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评审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讲师。被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授予“2014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至2015年度连续被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授予“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然而谈到安全管理体系带来的成绩,让王维军觉得欣慰的却不是一座座的奖杯。最近有一个项目部将王维军拉进了他们的微信工作群,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群里经常会有项目员工互相警示安全隐患的对话,甚至是一些非安全岗位的员工,都具备了预防隐患的意识。“那一刻,我觉得我这几年没白干。”他笑着说。

他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敬业奉献、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在安全管理不断提升的道路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他瘦削却坚定的身躯撑起了安全管理的一片蓝天。

 

王维军工作照5.jpg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