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责任公司第一工程处-田树玲
田树玲同志,男,汉族, 1964年4月18日出生在北京一个工人家庭,1982年8月参加工作,现在北京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工程处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任安全总监兼安全部部长。
他于1992年3月开始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至今已经在安全管理岗位上连续工作了25个年头,是安全生产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曾经参与过北京2008年奥运场区等重点工程的市政工程安全方案的制定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共计参与监管的建筑市政工程约150余个;参加编写了《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两部北京市地方标准;参与了20个工程的绿色文明安全工地创建工作,先后获得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2个,省市级平安工地2个,省市级绿色安全工地16个。
该同志在安全管理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多年,始终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在其位、谋其政、竭其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他身上看不出工作和生活有多大区别,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风风雨雨二十余载,加班加点是常事,特别是在安全总监的岗位上,身体力行充当安全表率,而且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担责,敢于迎难,敢于亮剑,具有坚持敢于担当的鲜明性格。成绩较为突出,他在20多年工作当中,致力于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曾为单位培养了20多名安全管理岗位的骨干;为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曾制定和修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0个;在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大小隐患不计其数,排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约70多起,为消除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保证企业安全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几个事例是他在践行“北京安监精神”的真实写照。
2004年10月下旬的一天,田树玲率领安全部一行人,来到正在施工的北京地铁五号线的立水桥南斜拉桥施工现场检查工地。该工程是当时北京最高的第一座跨河悬索铁路曲线斜拉桥,主塔为A字形距地高度约67米,施工难度相当大,况且施工人员从来没干过这样的工程,无论是施工工艺还是临边防护,对现场施工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当他顺着马道来到主塔混凝土浇筑工作面时,发现主塔作业面距地高度已经达到10米,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该现场没有消防栓,主塔未安装临时消防竖管,灭火器只有两具,已构成重大隐患,情况十分危险。这时,他立即找到项目经理要求项目部按规定安装消防竖管,配备足够灭火器材,并限期3天整改完毕。
3天后来他再次来工地复查,发现施工现场增加了灭火器,但没有安装消防竖管,看到主塔高度一天比一天高,风险逐步在加剧,他心急如焚又找到项目经理协商,并告知安装消防竖管的意义,现场一旦发生火情,主塔面临着塔毁人亡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多次苦口婆心的交涉,他终于说服了项目经理,并亲自上手协助项目部制定了消防竖管的安装方案,并在现场进行旁站监督,当安装调试合格后,他才离开项目部。
12月份进入冬施阶段。一天,主塔上方在焊接钢筋时,焊渣不慎落到主塔混凝土的保温草帘子起火,这时,主塔上的消防竖管发挥了作用,现场值班人员立即启动了消防竖管的水泵,主塔上方的4条水枪同时发力将主塔下的火扑灭,避免了一场火灾事故。这次事件在现场施工人员当中产生很大反响,大家纷纷议论,若不是安装了消防竖管,67米高的主塔能否顺利封顶还真是个问号!
2013年8月,在施工的昌平职业学校18米的旅游综合教学楼主体结构封顶,主楼西侧26米高塔吊还在使用,9月初天降大雨连续下了3天,雨过天晴之后,田树玲同志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直觉,预感到昌平职业学校工地的那台塔吊的基础可能被雨水泡了,因为这台塔的基础实体在地面正负零以下,极容易被雨水浸泡,造成塔基下沉塔吊整体失稳,倘若倾覆将会对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带领安全部的几位同志来到昌平职业学校工地,对旅游综合教学楼主楼西侧的塔吊基础隐患进行排查,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该塔吊基础被大量雨水浸泡后,导致塔吊基础下沉塔身偏移,情况十分危险,他当即找到项目部执行经理对塔吊采取了附着(卸荷)加固措施,制止了一起塔吊倾覆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2016年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道路桥梁工程(北京市重点工程)施工如火如荼,由于拆迁不到位等原因,合同工期受到严重影响,要确保11月份主体完工十分困难。由北京市政集团施工的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3#标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节点,其施工进度关乎全线能否按期完工。因此,工程指挥部发出号召:攻坚克难“大干60天”确保10月30日主体工程全部完成。60天的时间要完成100天的工作量,加上施工现场狭窄,参与作业人员(近1000人)和施工设备较多(大型吊装设备13台)立体交叉作业面及较多,施工难度之大,安全风险之大不言而喻,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高度风险,田树玲同志主动请缨,不论早晚每日必到现场进行巡视检查。记得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晚上,天气预报说夜晚风力在5级左右,他放心不下,晚7点钟赶到了施工现场进行巡查。这时,干了一天活的现场作业人员全都回驻地吃饭休息去了,现场一片寂静。当他巡视到5轴主桥下附近时,突然发现距地约9米高处主桥临边防护上的投光灯熄灭,火光燃起,火星四溅,凭着多年的安全生产经验,他判断投光灯发生了短路故障,危急时刻他迅速顺着马道由桥下跑到了桥上,找到控制故障投光灯的配电箱将其电源开关拉闸断电,避免了一次电气火灾事故。之后,他立即通知施工现场负责人找来电工,进行了现场处置,排除了因风大投光灯触发器电源线被磨断而引起的短路故障 。并要求现场负责人立即安排电工24轮流值班巡视,当现场故障投光灯修复正常供电,照明安全无误时,他才顶着天上的星星回去休息。60天过后,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3#标工程安全顺利完工,为京台高速公路全线如期通车赢得了时间。此时,他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为夯实本单位安全生产基础,作为安全总监的他身体力行,用行动践行安全管理责任,他深知企业若要保持长期安全,稳定,必须从企业安全文化抓起。历年来,他不间断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弘扬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遏制安全生产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2013年至2016年田树玲同志多次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期间历任安全知识竞赛参赛领队,代表北京市政集团参加了由北京市路政局组织的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了第一名1次、第二名2次,因此,得到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领导的表扬,同时为北京市政集团赢得了荣誉。另外,积极组织、推进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工作,2014年参与市政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的编纂工作,2015年组织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3#标工程项目参加了交通部公路建设企业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考平工作,为北京市政集团获得交通部公路建设一级安全生产标准企业证书做出了贡献。
田树玲同志在企业是一名安监管理骨干,在家里是一个孝子。2005年初,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住进了医院。由于当时,他刚被任命为安全部部长,工作十分繁忙,白天请假几乎不可能,只好下班之后去医院陪床,晚上为父亲拍背、祛痰、擦拭,经过在医院积极抢救加上他和家人的细心照料,昏迷了14天的父亲奇迹般的苏醒过来了;2011年,他的父亲患了结肠癌,做了造瘘手术,在1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晚都是他陪床为老人擦拭换药;遗憾的是:2012年2月19日上午,他的父亲医治无效去世。当时他正在昌平顺于路工程项目进行复工前的安全检查,没能看上父亲临终最后一眼。
田树玲的母亲今年80有余,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体质虚弱,特别是老伴去世后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旁边不能离开人。除了加班等特殊情况,下班回家,陪在母亲身边服侍,老人患有陈旧性肩周炎,只要着凉就疼痛难忍,只要有空,他就给母亲揉肩、洗脚。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是一位普通安全生产工作者的生活片段,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