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修立杰

发布日期:2017-07-03 15:08
【字体:

修立杰,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生技部部长兼设备部副部长。自从来到京能五间房电厂一期工程,他就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扎下了根。提起电建工程,提起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修立杰就格外精神,他经常说:“这门学问太精深,一点儿也马虎不得,估计得学一辈子呢”。他总是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思考问题,与各个行业的顶尖技术人员交流思想,不断寻找解决问题更为先进的技术方案,并最终通过实施创新的技术方案,提高设备的技术指标与可靠性。

自从到锡林发电以来,修立杰一面辗转各地进行调研,一面进行设备招标、设计优化和技术协议谈判,在繁重基建期工作的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电厂生产中一直困扰大家的难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这些困难。

创新实施烟气提水技术。京能五间房电厂一期工程地处乌珠穆沁草原,地表水资源匮乏,项目可研阶段电厂外用水量达92.6万吨,主要依靠煤矿疏干水、水库地表水解决,但受外部条件制约,这些水资源长期悬而未解。烟气提水技术是锡林发电公司解决发电用水巨大缺口的关键技术。修立杰克苦攻关,解决了工艺设计、材料防腐等关键技术,推进了烟气净化冷凝提水一体化系统技术的逐步落地。系统每年提水量达100万吨,在实现脱硫系统零补水的同时满足了电厂生产用水需求,建设成本降低4587万元;系统的脱硫效率、净化效率进一步提高,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或国家标准排放限值)相比,每年多减排二氧化硫441.62t、氮氧化物252.73t、烟尘13.15t。

火电厂烟气提水技术的关键难点之一是烟气提水材料防腐蚀技术。自2015年12月开始,修立杰与北京清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科金属材料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针对混合式烟气提水技术的难点进行了长期的材料试验,研究试验了导热型内壁防腐材料的功能性,为解决烟气提水冷源端的材料腐蚀防护问题提供了可靠方案。他们对ND钢、304不锈钢、316L不锈钢、铝合金管、GD-APC09F特种防腐层换热管等材料进行比对试验。经过长期检测与调整,经过对导热型防腐材料的反复改进,最终铝合金管内壁防腐层腐蚀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经过72轮激冷激热试验后仍保持了可靠的防腐性能。

2016年9月,修立杰在呼和浩特的电力行业烟气提水技术交流会上代表京能集团五间房项目做报告,引起与会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代表们的反响热烈,他们对京能五间房项目的烟气提水技术感到惊讶与钦佩。

修立杰参与完成了《首台660MW褐煤锅炉烟气提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种烟气提水系统”、“一种烟气净化冷凝塔”等专利成果5项,有效保护了公司知识产权。

深度参与优化锅炉尾部余热利用技术,降低褐煤锅炉煤耗。锡林郭勒当地煤种为低热值的高水份褐煤,褐煤锅炉的排烟温度在原煤水分40%时一般可达160℃,排烟热损失比常规锅炉高2~3%,褐煤空冷机组的供电煤耗行业平均水平达330~340 g/kw·h,远高于国家限定的302 g/kw·h。为攻克降煤耗难关,锡林发电自主创新研发了基于锅炉尾部烟气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修立杰参与了锅炉尾部烟气热能循环预热回用系统的优化,经过优化设计与寻优,锅炉效率达到93.02%,机组发电煤耗270 g/kw·h,供电煤耗287.5 g/kw·h,全厂热效率45%,创造了国内外电力行业褐煤空冷机组目前的最优值。在此过程中,修立杰总结了关键技术,形成了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申请了发明专利1项。

消除油区火灾隐患,实施埋地油罐供油系统。修立杰与华北电力设计院同行多次研讨、论证,在京能五间房项目设计了首套火电厂集群式埋地油罐系统。解决了常规地上油罐火灾事故率高、事故后果严重的问题,解决了埋地油罐储量小,防浮、防渗设计难度大的问题,解决了埋地油罐的吸油与系统集成问题,使油区系统达到本质安全水平,形成《埋地油罐在火力发电厂锅炉点火与稳燃系统的应用研究》专题报告,为同类型火电机组的油区设计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

电厂催化剂砷中毒是一直困绕锡林浩特当地电厂的大难题,严重时,有的电厂的催化剂仅仅运行了6个月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活性下降,烟气脱硝处理效率明显降低,业内人员称为“催化剂中毒”。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电厂常常被迫更换催化剂,更换费用动辄数千万元。修立杰与同事们首先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了通过提高催化剂钼含量解决砷中毒问题的方案,并最终确定板式催化剂能够添加的钼含量,验证了板式催化剂适应高砷、高灰工况的特点。在经过慎重验证后,修立杰向公司提出了催化剂改型为高钼板式催化剂的建议,为解决催化剂砷中毒问题提供了可靠保障。

火力发电厂的尿素热解脱硝系统需要使用电加热器加热一次气。由于电加热器的可靠性差、电耗高,常常发生跳闸故障,造成烟气脱硝系统解列,给电厂造成了极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考虑使用烟气-空气换热器替代电加热器。但华北电力设计院专业人员提出了一些顾虑,认为烟气-空气换热器还不成熟,而且东方锅炉厂进行了同类设计与应用,已经失败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修立杰与同事进行了多方调研,到华能巢湖电厂、大唐淮南洛河电厂实地考察了烟气-空气换热器的应用情况。确认了炉内布置换热器在热膨胀补偿、管内侧积灰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也验证了炉外立式换热器的应用效果。该调研结果对锅炉厂优化烟气-空气换热器设计方案提供了参考,为换热器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修立杰说:“工作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工作干到什么时候,就要学到什么时候”。在他心里,不断发现生产实际中问题、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