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杨光

发布日期:2017-05-15字体:[ ]

                                                                          

杨光,男,1981年出生,大专学历,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专职安全生产检查员,2016年获得北京市昌平区优秀专职安全生产检查员称号,同年考核并通过全国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2015年工作至今,本着“安全无小事,安全系万家”的理念,常年深入基层,工作在安全第一线。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西部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流村,流村镇地域面积2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三面环山,其中农业人口15388人。而他,就工作在这个僻静而祥和的小村庄里,从2015年工作至今,可以说,现在的他是一名地道的“山里人”。

在他们流村没有大家眼里的那些大工厂、大高楼,他们山里面更多的是绿油油的菜地和那星罗散步的小房子,记得2016年秋冬时候,大北京被雾霾笼罩的时候,那里依旧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在流村工作的这3年里,无论是上班时迎着太阳走在田间,或是下班时披着晚霞走在林间,工作中有幸苦,但更多的是感情,对流村的感情,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山里面自然有山里面的事,山里面的安全生产自然也和大城市里、大工厂里有着这样和那样的不一样。

在他们流村有一个长峪城村,明代修村,地处长峪峡谷,称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仅有一条公路可以通往山外的世界,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却是昌平区有名民俗村。村里以猪蹄宴出名,刚到这里的时候,记得杨光还像一个小牛犊子一样,满村子的找工厂,找工地,可是,当老支书告诉他,这里没有工厂,没有工地,只有这十几家农家饭,他的脸色是多么的不屑,穷村子,连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是,事实给了杨光一个响亮的耳光。当他走进一家家农家院的时候,当面对着村里朴实的做饭大妈的时候,当周末那窄窄的马路客满为患的时候,当日上杆头家家户户厨烟袅袅好不热闹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这个小村庄的安全事儿可真的不少。

记得有次正在一家农家院检查,给他们讲解灭火器和灭火毯的重要性,农家院的主人不屑一顾的说,俺们厨房全是水着了火也不怕。谁成想,正说着呢。厨房的一个大妈在给五花肉炒糖色,锅里的热油顺着烟气乎的一下子就着了起来,急的大妈赶紧用锅盖去盖,可是,锅里的油气和火气哪里是一个小小的锅盖就能盖的过来的,火一下把大妈的头发燎着了。这时候,杨光赶紧拿起厨师围裙沾湿了水一下子捂住了头发,火灭了,可是大妈的头发却成了鬼剃头。经历了这件事,农家院的老板们,家家都配备了灭火器和灭火毯,并统一组织他们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演练。小小的灭火器并不能反应多大的安全事儿,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保护了农家院的消防安全。

记得还有一次,去一家农家院检查,村里的农家院规模都小,有的包间没有窗户,当走进包间的时候,他问老板,大哥,您说咱们要是在这个包间里吃饭,忽然停电了怎么办?老板不以为然的说,没事,停电们这里有蜡,烛光晚餐,多浪漫啊!当时,杨光同志向他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整改的内容是,包间里必须安装应急照明灯,限期5天整改。老板满不在乎的说,啥应急照明灯,见都没见过。没想到第三天,这个老板主动来找他 ,诉他照明灯已经装好了,让他看看行不行。这180度的大转弯也太刺激了。去了一看才知道,原来晚上,客人在包间里吃饭,村里风大忽然停电了,服务员端着一锅热腾腾的酸菜白肉给上菜,这一停电,一脚拌在了椅子上,一锅酸菜白肉都倒在了客人的身上,老板又给看病,又给赔钱,所以,老板第二天二话没说就把应急照明灯买了回来,按照他说的位置给装好了,还一个劲的让杨光多看看,他的农家院还有没有其他毛病,有没有其他需要整改的地方。

通过这两件事情,让他意识到,农家院虽小,但是安全事儿不小,他把全村的农家院拉了一个单子,哪家有哪些特点,提前都做了准备,应急照明灯不知道是什么,没关系,杨光 备好照片,拿一个样品去给他们看;灭火器不会用,没关系,他带一个小型的车载灭火器去给他们做演示;厨房的灶头混接杨光告诉他们这样的危害,曾经发生过哪些案例;甚至老房子的台阶高,都提醒他们做一个警示的标志。

就这样,在流村的三年里,走过的山路是一条又一条,碰到的困难是一个又一个,心系安全,凭的是毅力和信念,潜心工作,凭的是认真和钻研,流村的257平方公里,流村的200多家大小单位,度都是杨光工作的写照,他在成长,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与你一起共筑安全梦,为安监事业做出一份微小却不平凡的贡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