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一、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成效
2012年,北京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八大安全生产保障为中心,以“一个树立、三个强化、三个坚持”为重点,以“打非治违”和“护航”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全市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982起,死亡1073人,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6人,下降1.47%。各项事故指标均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事故死亡人数占国务院安委会下达年度控制指标(1154人)的93%。其中:
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845起,死亡918人,死亡人数同比减少6人,下降0.65%;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83起,死亡99人,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人,下降1.98%;发生火灾死亡事故24起,死亡26人,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人,下降13.3%;发生铁路交通死亡事故29起,死亡29人,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人,下降12.1%;发生农业机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死亡人数同比持平。
二、2012年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围绕新修订的《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今年底,向市人大常委会申报了《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作为下届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向市政府法制办申报了《北京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办法》等5个市人民政府规章立法意向。在积极争取立法资源的同时,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2年,相继制发了《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和4项行业标准。
(二)狠抓“安全生产年”工作措施落实。组织开展第11个北京市安全生产月活动,举行了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暨“护航”联合行动第二战役启动仪式,,举办了第六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各区县和市政府有关单位促进、保障和考核奖惩机制。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监督检查活动。五月份,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监察局,对本市部分区县和部门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首都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京发[2011]20号文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这是近年来我们第一次针对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开展的督查活动,对于今后如何推动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好的经验。十八大前后,组成8个督查组,对相关区县和政府行业部门的安全生产保障情况开展督查。局主要领导先后深入基层调研,就安全生产问题交换意见,形成共识和合力。
(三)依法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全市16个区县、开发区和市安委会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截至11月底,全市共排查发现违法建设600万平方米,累计拆除466万平方米,拆除率达到78%。共查处在建违法建设144万平方米,已拆除138万平方米,拆除率为96%。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52万人次,检查企业36万家,打击各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36万起,其中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19万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6165家,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生产设备2927起,关闭非法违法企业5364家,行政拘留2088人,罚款10114.569万元。
(四)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深化京煤保障行动,组织召开了2012年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推进会,督促京煤集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确定的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非煤矿山整顿关闭暨打非治违工作取得新成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了全国推进会,推广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目前所有参评单位均已完成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自评员培训工作。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组织、督促、指导各相关行业部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一线作业队伍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深入排查治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截至11月底,全市实际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17.1万家,排查一般隐患33.6万项,已整改32.6万项,整改率达97%,累计落实隐患治理资金1081.8万元。
(五)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制创新。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4种综合监管模式,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12项工作制度。制定了《关于明确首都机场区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的意见》,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清的问题。以十八大安全生产“护航”行动为中心,与市交通委、市商务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运营与建设、交通运输单位、燃气使用单位、再生资源回收、人员密集经营场所、地下空间经营、电力生产供应等单位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充分发挥“12350”举报投诉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截止10月底,市区两级举报投诉部门共接听市民来电53448个。其中,咨询建议47228件,100%进行了及时办理和回复;立案查处5535件,同比增加87.2%,办结5375件,办结率为97.1%。
(六)强化科技支撑、应急处置和基础建设。组织开展科技需求征集、科技成果遴选、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向市科委推荐了《涉氯涉氨场所泄漏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等5个研究项目,征集了25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技成果,其中30个项目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重点科技计划。印发《北京市京外特种作业操作证登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违章行为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特种作业人员作业的监管。抓好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落实持证上岗要求,全年培训29万余人次。对全市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油库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专业培训,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本市安全生产综合、专项应急演练,检验了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京安”工程建设初步完成,实现与“金安”工程对接。隐患自查自报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有105302家企业完成上报,发现隐患253410项,完成整改243574项。全面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做好4个行业领域接入、物联传输网络建设、预警调度平台建设、保障体系建设、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物联网等工作。
(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成立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了标准化专家库,建设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3个指导性文件的起草工作以及基本标准和工业企业二级通用评审标准的修订工作,确定了工业企业二级标准化评审机构推荐程序。召开了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大会。截止10月底,全市工业制造业达标企业已达1022家,其中一级企业17家,二级企业150家,三级企业855家。
(八)依法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今年以来,共查处市领导交办的生产安全事故和非生产安全事故6起,共向司法机关移送追究刑事责任8人,行政罚款54万元。修订了《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制定了《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若干规定》。积极推进事故查处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先后开发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文书档案管理和事故统计上报及分析两套系统,实现了事故统计的“当日报告、当日统计”。印制了《2010至2011年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典型案例选编》。
(九)多措并举,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安全生产保障任务。年初,就把党的十八大安全生产保障工作确定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进行了部署,把具体工作进行了分解细化。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护航”行动,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依法严惩非法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启动“十八大”安全生产保障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采取统一部署、市区联动、部门联合的方式,统筹整合安全监管执法力量,运用集中战役、专项战役等模式,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十八大”期间,共出动55159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8601家次,发现安全隐患45001项,下达执法文书33599份,责令5569家企业整改,停业整顿118家,行政处罚282家;三是加大新闻报道力度。组织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十八大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进行深入报道,对违法企业进行曝光,有效震慑企业违法行为;四是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活动,采取实地检查、听取汇报、明查暗访等形式,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和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广泛开展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主题,以“三进两促”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迎接建党91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书法摄影比赛、共产党员献爱心、评选表彰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进一步增强了安监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三进两促”活动,建立健全了机关结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等联系群众制度,解决了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作风素质顽强、业务素质优秀、领导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