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雨天气室外作业防范雷击伤害的问题与建议

发布日期:2025-08-19 15:00
【字体:

关于雷雨天气室外作业防范雷击伤害的问题与建议存在问题:1.作业场所暴露风险高。建筑工地、农田、电力线路巡检、大型活动保障等大量室外作业活动,人员及设备暴露于空旷区域、高地、水面附近,遭遇直击雷风险高。2.设施设备防护不足。部分室外固定或移动设备(如龙门吊、临时工棚、监控杆、信号塔、非防爆电气箱)未设置有效接地或接地电阻值超标,防雷装置缺失、损坏或未按期检测。3.个体防护意识薄弱。作业人员在雷暴临近时仍在高地、水面、孤立物体附近逗留或手持金属工具作业。不了解安全避险位置和危险区域。建议:1.强化预警响应覆盖能力。 各相关部门建立覆盖重点行业、直达作业现场的雷电预警快速发布机制(如微信群、对讲广播)。相关工作负责人须立即启动响应措施。行业主管部门要核实预警响应执行情况。2.严查设施设备防雷接地合规性。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塔吊、龙门吊、脚手架、大型机械、农业设备、独立高耸设备等接地装置是否规范、有效。配电箱、控制柜、监控设备、通信基站等是否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并状态良好。防雷装置是否按规定进行年度检测并取得合格报告。3.普及避险知识并配备基础防护。 各相关部门督促指导各企业,对所有涉及室外作业的员工进行雷击危害、预警信号识别、安全避险位置、应急处置的培训考核。为野外巡检、抢修、农事等难以迅速撤回的作业人员配备具有防雷功能的个人防护装备或便携式个人预警器。在固定作业场所设立有效防雷避险空间并明确标识,确保人员能快速抵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