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张文婷

发布日期:2023-04-20 09:10 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张文婷同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甘于奉献,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满腔工作热情投身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圆满完成了北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

(一)深刻领会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制定普查工作方案。该同志一直参与北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全程参与研究制定《北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实施方案》,按照“属地负责、逐级上报、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成立公路承灾体普查专班,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会商,推动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各公路分局开展辖区内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保障措施、审核流程等内容,组织普查技术专家骨干针对一线调查人员、车辆器械配备、调查手段等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为有序开展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公路承灾体的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立足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公路承灾体实际情况,推动各单位协调联动,落实普查准备工作,确保数据质量。该同志深知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结合多年来公路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促进各单位形成合力,推动普查数据客观反映工作实际。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向前一步,组织多轮公路承灾体普查宣贯培训会议,开展现场数据采集示范和在线答疑,主动协调相关单位积极准确提供数据记录,作为检验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参考。同时,统筹公路管理工作实际和普查工作任务,研究调度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各公路分局逐项细化并做好普查各项工作安排,充分吸取房山试点工作经验,部署各单位组织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掌握普查技术指南中的普查标准和内容。

(三) 严格控制普查进度,指导各普查单位加强普查工作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养护单位专业技术力量作用。该同志通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探索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组织普查单位形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队伍。该同志组织各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开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网上填报等,做到基础资料详实、准确,普查流程规范,确保普查成果满足质量要求,并结合普查工作实际情况,邀请公路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为保证采集人员与技术支撑人员无障碍沟通,该同志指导各普查成员单位安排普查联络员,建立工作微信群,构建了便捷的沟通机制。该同志针对不同的普查任务合理安排人员分工,选择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工程经验的一线普查人员进行风险点的辨识、普查数据的现场核查,安排专人负责数据采集、数据检查及现场审核,强化分级数据审核准确度,有效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四)全面总结公路承灾体普查数据成果,完成交通设施信息采集和隐患风险点评估,摸清公路灾害风险底数。通过该同志和各普查单位的不懈努力,克服山区风险点远、信号差、疫情防控等影响,公路承灾体普查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完成高速公路1088公里、桥梁2412座、隧道59处,普通公路6565公里、桥梁2428座、隧道83处的公路承灾体设施属性信息数据调查,现场采集高边坡信息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沉陷、水毁灾害风险点信息1021项,其中高边坡14段、滑坡灾害5处、崩塌995处、沉陷与塌陷2处、水毁5处。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风险点评估二级风险点46个,三级风险点603个、四级风险点358个,其中高等级风险点占风险点总数的4.5%。

(五)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宗旨,落实公路承灾体普查要求,做好公路边坡自然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该同志组织房山区、密云区开展边坡变形监测试点工作,通过对较为典型的公路边坡形变监测,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视频监控与形变数据智能采集,及时掌握坡体的情况,提高监测数据和灾害信息的获取及时性和精准度,降低人员在高危区域进行道路巡查的工作风险,达到防灾减灾确保交通线路通行安全的目的。同时,该同志参与制定了《普通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巡查值守工作制度》,建立了地质灾害巡查、报告、值守、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指导相关单位在每年汛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排查,加密巡视,严格执行巡查值守“一看、二劝、三断”的工作流程,对易塌方路段及时采取人员看护、路口专人值守、人员劝阻和车辆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处置,及时发现处理塌方隐患,为群众出行和山区公路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