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会议专题>会议信息

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发布日期:2019-01-04 10:56
【字体:

  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保障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安全生产总任务总目标总要求为着力点,加快业务融合发展,增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系统治理水平,为首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2019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已经在会上印发,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以下六个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障。2019年有近50项大型活动将在北京举办,各项安全保障任务标准高、任务重、周期长,重大活动的频次之密集、要求之高,恐为历史上所少见,是对全市安全监管系统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全市安全监管系统要围绕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主线,借鉴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市安委会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安监部门主导、行业部门联动、街乡属地落实”的全方位重大活动保障模式,形成监管合力,压实安全责任,形成“强点、明线、控面”的一体化监管模式。成立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制定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方案,严格落实“两案两表”(工作方案、应急工作预案、倒排期表、联络表),指导督促各区和相关部门协同做好活动区域及周边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台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好临建设施的监管执法,对重大活动周边区域、重点部位、关键点位预先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即查即改。组织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安全监管培训和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试点,全面加强重大活动保障规范化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执法、检查人员规范化保障水平。


  (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并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由突击变常态,全面推动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落实。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京政办发〔2018〕32 号)为抓手,建立安全隐患专项治理长效运转机制。根据印发的10个重点行业领域实施方案、信息管理制度和台账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深入研究分析本地区、本部门隐患台帐情况,统筹安排、稳妥推进隐患整改工作,不能因隐患治理任务重、压力大、进度慢,就产生急躁心理和冒进情绪,更不能出现假停假改、假查假报的现象。要始终坚持隐患整改质量第一的原则,切实将挂账隐患彻底整改到位,提升城市安全发展质量。要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一企业一标准、一岗位一清单”编制工作,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个性化隐患排查清单和岗位操作规程。加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力度,实现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系统使用“全覆盖”。开展贯彻落实市政府第 266 号令隐患排查专项执法行动,促进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 三 )  着力强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风险管控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常规工作。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是实现“无急可应”、应而不急状态的一个重要抓手。要稳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突出首都特点,制定出台《关于北京市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在东城、西城、朝阳、房山、通州、大兴等6个区率先开展试点创建,力争培育一批国家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扎实推进本市城市安全发展全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深化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实现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监测和管控全过程综合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2019年将在本市旅游、交通、建筑施工、市政、商务、体育、文化、园林绿化、工业、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全覆盖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研究将风险评估从生产安全延伸到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各方面,将评估环节扩展到预防、应急处置、灾后重建等全流程,建立健全城市整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体系。


  (四)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进程。要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力量。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服务机构评估工作,推动服务机构诚信评级和行业自律,确保社会服务力量建设规范有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社会治理。要全面提升安责险公益服务水平。进一步突出安责险“服务+公益”特点,强化服务机构的监管,发挥市场力量加强隐患排查服务,增强安责险的事前预防和事后赔偿保障功能,全力打造安责险公益品牌,树立安责险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拓展宣传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加强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面向全市15.7万注册应急志愿者和530余个应急志愿队伍,开展重点志愿队伍负责人和骨干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支持志愿者队伍参与本市应急知识普及教育、社区应急演练、与专业救援队共建等活动,增强全市应急志愿者的服务保障能力。


  (五)不断夯实安全生产法治基础。要推进地方性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继续推进《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着手研究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应急管理工作与改革后的管理体制机制相匹配。要强化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细化年度监督检查工作目标,层层落实执法工作责任,确保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落到实处。以高危行业、事故易发企业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加强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工作。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法律十进”和“以案释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具备典型意义的安全生产执法案例,选拔一线优秀执法人员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提高全市企业安全生产法治化建设水平。组织法制宣传员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深入各街乡、各企业进行巡回宣讲,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意识。


  (六)有序推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融合。新组建的应急管理机构以安监部门为主体,因此,安监部门的同志更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融合。要强化应急管理业务融合顶层设计。2019年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将在全市铺开,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多、任务重、业务系统复杂,全系统要提前做好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与安全生产工作的融合研究,加强工作统筹,抓好业务融合的顶层设计。要树立融合思维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融合思维贯穿于改革工作的始终,抓住机构改革的重要机遇,科学运用融合的思维来谋划和推动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形成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上下“一盘棋”。要推动重点工作融合发展。各区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要从应急管理部门“三定”职责入手,突出各业务板块的融合发展,力戒业务的简单叠加,防止职能交叉重叠。既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危险化学品监管、有限空间监管、执法检查、安全员队伍建设和安全生产综合考核相关业务工作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安全生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又要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与安全生产基本盘统筹考虑,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新模式。同志们,高效推进首都安全生产监管事业,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力抓好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品格,把“四个意识”浸入感情、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善干部选用机制,建立科学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坚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要锻造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着力增强干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自信,打造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能够独当一面、一专多能、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矩阵。要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雷厉风行、严谨细致、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自觉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危机面前敢挺身、失误面前敢担责,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赴汤蹈火, 敢于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让市委市政府和首都人民放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