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不可挡——政务新媒体增强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 |
|||||||
|
|||||||
相比较文字内容,很多人发朋友圈更喜欢晒图,看朋友圈的也更喜欢看图,这已经是一个发生在微信朋友圈见怪不怪、稀松平常的现象,但却是隐藏在新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逻辑——内容、概念、关系、思想的可视化,对于新媒体传播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可视化的传播可以让大众更易于消化和分享信息,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碎片。迫于时间的压力,碎片化时间也有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易于消化的方式来展示信息,降低理解难度,可视化传播可以使人们更直观、迅速获取地信息。在信息分享上,可视化传播所面对的障碍要小很多,它能够快速传达信息主旨,增加分享的可能性,从而加快了传播速度。普通人每天接触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的信息量,因此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竞争非常激烈,可视化的独特和视觉刺激也能够更引人注意。 比如,2016年中国民众对于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在微博上发声抗议: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需要别人仲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一寸都不会让。人民日报则用一张非常经典的图片诠释了自己的态度——《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很多网友纷纷转发,甚至将此设为自己社交媒体账号的头像,此图片也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一典型的案例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可视化传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同时,视频、动图、音频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新媒体传播上,据企鹅智酷发布的《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通过电视和视频网站类的视频内容平台获取资讯的需求增长迅速”,报告中还提到“过去一年(2016年),有75.5%的网民至少听过一次网络音频类的内容”,这个比例远远高过我们的印象和预期。数据说明视频类、音频类表现传播形式是大众所偏好的,也能让我们窥见到视频类、音频类表达方式在新媒体传播中向好趋势。 对比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新闻和传播产品,虽然时政类的内容往往以严肃的面孔示人,但并不代表时政类传播就可以忽视可视化传播的重要性。因此政府的政务类传播需要在保持权威性、准确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打造在新媒体的可视化传播,恰当地融入新媒体传播趋势中。对此,扬子晚报“希望树”的范例在时政类可视化传播上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在2018年两会新闻报道中,扬子晚报推出情景式数字媒体交互产品——“走进新时代共植希望树”,短视频、H5交互、图说新闻、即时稿件等新闻产品通过“树”的动态成长进行情景式传播——可视化新闻产品为“希望树”添枝加叶,网友为“希望树”写下的“希望种子”,网友点赞为“希望树”播撒阳光。这个创新的可视化传播,不仅将场景进行了嵌入,同时形成了互动,实现了“裂变式”传播。
我局官方微信在可视化传播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也能看到一些突出的范例。比如, 2018年7月,局官方微信发布了“图文故事——安全人在行动”的图文有奖征集活动,此项活动和宣传正是将图像表达作为主要形式,通过图片的亮点吸引大众眼球,把大众拉入“第一见证人”的角度,展示当时当地当景的情景和人物关系,更加突出故事的冲突。以图带文,再用文字将图片故事的背景、事件发展点清,使人印象深刻。通过持续在局官方微信、《中国应急管理报》《劳动午报》上进行图文故事专题宣传,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此外,在新年、端午等节日期间,局官方微信还以“安安”“安小虎”“全小坚”三个卡通人物形象为基础,设计制作应景的表情包,获得了广大粉丝的喜爱和使用。近期,经过初步探索和尝试,根据安全人真实故事改编,创作制作了《这个小女孩瞬间治愈了所有安全人》的漫画,以治愈系的画风描绘了安全人与子女之间温馨感人的片段。在多以“大会指示要求”的宏大叙事的基础上,增加了“家长里短”的日常叙事内容,并通过漫画表现手法对人物表情的细节刻画,比起文字更能突出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引起大众的共情,从而拉进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使大众对安全从业者有更多的情感联结。这些以图像为主的图文内容均在局官方微信上收获了大量的阅读量和点赞。 局官方微信也专门开辟“安监V视界”专栏,策划并制作《共话安全生产》访谈类视频节目、《疯狂安全家》系列动画、《安监最前沿》新闻类视频节目,以及各类选树活动中典型人物事迹宣传片,并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进行宣传,仅《安监最前沿》系列新闻节目就收获11万次的观看量。 虽然局官方微信在可视化传播产品上有了良好的开端与探索,但是在常态化、内容选题、产品数量、制作表达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多采撷一些富有当代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真故事,以日常叙事为主,通过短篇漫画、视频等表达形式,与大众进行情感沟通。策划制作关于安全应急技术方面的权威一张图、短视频,比如如何快速应对家庭起火等应急处置的内容,通过示范来加深大众对安全应急措施的印象。在安全事故的警示宣传中,运用视频和动图重现事故发生过程,免除了繁冗的文字表述,从而达到警示的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防范和应急知识的宣传,通过图像辅之,打破专业壁垒,降低安全、应急专业技术问题的理解难度。除了将安全应急的宣传内容切割成小块,制作成可视化传播产品,也要注意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短、频、快”的特点,将可视化产品高频次、常态化地曝光,持续活跃在大众面前,才能起到“见面不忘”的作用。 内容生产是传统媒体的优势,而可视化传播会赋予内容全新的生命。如果仅仅把信息“干货”拎出来扔给大众,大众并不会轻易接受。可视化的内容能够将场景恰当嵌入,将内容与消费圈、生活圈、工作圈等融合在一起,在熟悉的语境中阐释陌生的话语体系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做好局官方微信的安全宣传教育,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可视化传播优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