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张涛 | |||
| |||
截至2016年,北京天然气供应量152亿立方米,燃气用户700万户,运行管线1.7万公里。燃气供给安全,不但牵涉着公共安全,还事关企业生产安全和居民用户生活安全。哪怕出现一丝差错,出现一点点失误,都可能严重影响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在这背后,北京燃气集团公司这支安全团队,在张涛的带领下,坚持“做就要精益求精,干就要至善至美”,用干劲换实效,以实效促提升,保障着北京市的燃气安全。 用心创新,降低系统风险 从青年学生到安全技术专家,张涛在燃气安全管理中坚持用心、坚持创新、追求完美,用实效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 2009年,张涛担任燃气集团二分公司安全负责人。他注意到,随着城市燃气管网规模的扩大,辖区内的巡检人员数量开始捉襟见肘,矛盾突出。张涛深入思考后提出,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深挖内部潜能、科学调配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风险。 2010年初,张涛在二分公司优化传统运行管理模式,推行了网格化无差别运行模式。具体做法是,将辖区内燃气管网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人负责巡视管理;网格责任人每日对各级燃气管网设施同时运行,同时检查;网格区域为运行人员工作责任区,对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状况承担全部责任。 通过这一举措,燃气管网运行管理实现了全覆盖,巡检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管网漏气发现率和自查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网格单人负责,客观上促进了运行管理的专业化,明确了岗位责任制。两年后,这一做法在全集团公司得以推广。 城市燃气管网一般都是深埋地下,如果能提前发现漏气隐患,不但可以实现防患于未然,还能有效节省维修成本,减少对城市运行的干扰。张涛借鉴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创造性提出了管道防腐涂层破损点定位修复法,即利用防腐涂层探测设备,对地下管线开展防腐涂层检测工作,直接查找到涂层破损点,在未形成漏气前就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从源头上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此种方式大幅提前了漏气隐患的防控节点,以主动的防御替代被动的补救,隐患的治理工作从事后处理型向事前预防型发生实质性转变。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为切实提高应急抢修、抢险人员处置能力,2011年,在张涛的倡导下,二分公司以现有资源着手开展了预案模块单元建设工作,以“影响用户范围最小”为原则来划分最小控压区域,建立预案模块单元库,提前制定出相关应急预案。预案模块单元充分与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相结合,并实现电子版、纸质版与图档系统同步更新。在实践中,电子版服务于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纸质版用于职工教育以及应急演练等工作。 严格管理,加强风险把控 回忆多年的工作历程,张涛说,从事安全管理,就要有责任心,敢于和善于从专业角度,将安全生产矛盾和问题揭示出来,并为企业量身订制提出整改建议。 位于学院路上的中国矿业大学是全国著名的211高校,且周边高校众多,人口密集,是燃气集团重点保障的区域之一。高校内如果发生燃气泄漏,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更是难以估量。2016年9月份,北京燃气集团高压分公司发现,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一处燃气管道周边有燃气浓度,一旦爆燃极有可能引发较大次生灾害,安全风险极大。为确保万无一失,张涛提议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开展管道全面安全评估,对中国矿业大学整个校区次高压以上管道进行彻底体检。通过检测,评估管道防腐层等级为劣,并同时发现了13个防腐层破损点,这意味着即使泄漏修复了,仍然会存在13处风险点。依照此类评估结果,通常会将该段管道列入下一年度更新改造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周期大约在6个月左右。考虑到学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安全评估结果,张涛立即组织专题会议,把隐患紧急情况向各部门进行通报,提出紧急立项实施的需求;同时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我们做现场核实取证,确认抢险工程的性质及工程内容,按照紧急消隐工程简化流程,快速处置,明确必须将矿大的燃气隐患当作事故去处置,不彻底消隐绝不放手。 由于组织协调得力,燃气集团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利用国庆节学校放假的有利时机不间断地组织管道整体改造工程,10月20日,完成了此次管线更新改造任务并恢复通气,共更新管道470米,从发现隐患到隐患得到彻底治理仅用时一个月。可以说,中国矿业大学次高压燃气管道紧急抢修工程是北京燃气集团主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一次成功的经典案例,也体现了以张涛为代表的燃气人对消除隐患的强烈决心和服务社会的坚定信念。 违章占压是城市燃气管理的重大顽疾,集团公司为此成立了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张涛带领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协调、现场督办,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使违章隐患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成因复杂、治理难度极大的重大隐患得到彻底整治。 张涛同志在各项安全检查过程中一定是“要拘小节、重细节,对任何隐患都不会有半点宽容”,不管何种形式的检查,他总能发现问题。在朝阳区工体北路一次接线作业的抽查过程中,他首先对现场的作业方案、设备配备、人员到位、警示标志、灭火器材及作业环境进行了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就在现场安全监护人员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张涛同志又对现场的检测可燃气体的嗅敏仪开始检查,逐一旋钮仪器开关,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电量,现场查处一台仪器电量不足,并现场对作业负责人和安全员单独开展安全教育。类似于这样的细节检查对张涛来说举不胜举,检查抽查过程中他会突然询问操作人员的具体应急措施,他也会询问作业人员危险源及防控措施,他会让现场操作人员实际演示操作设备……在张涛同志的带领下,燃气集团的检查督查队伍更严谨、更务实,更具影响力。 以身作则,塑造团队精神 2015年底,张涛上任集团公司企业安全部经理。“那时,元旦还没过,公司领导就让我拿出一份公司的安全风险诊断分析报告。”张涛回忆,“于是,元旦那三天假,我就在公司里过的,找资料、写报告、不断修改,经常忙到早上一两点。” 作为张涛的下属,企业安全部的吕宏敏说:“张总这人就是特别严谨。他常和我们说,要将安全工作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哪怕掉了头发丝,你也要搞明白原因才行。有时,我们给张总送报告,错了一个标点,他也郑重给我们标出来,要求我们下次一定要注意。” 张涛认为,“求真务实、追求完美”是从事燃气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当下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关口的前移。张涛决定,无论是塑造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团队精神,还是打造全集团公司的安全理念,都必须坚持安全文化建设先行。 知易行难,张涛和他的团队在继承集团企业原有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上,进一步用新标准、新思维、新平台、新方式来丰富企业安全文化的形式和精髓。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操作规程可视化工作,先后完成11项关键操作规程的视频摄制工作,通过标准视频化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最直观的形式提升了安全培训效果,使全员建立标准化的文化根基。通过专家培训、经验交流、专题大讨论、实操运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将安全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植入员工思想。依托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传播平台,集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一线职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今年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期间,集团公司承办了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北京市政府指导的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北京主会场活动。张涛和他的团队在全公司的支持下,历时3个月,以主题公园形式,别开生面开展了燃气安全宣传,受到各方的好评,成为燃气集团安全宣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受众最广、效果最好的燃气安全宣传活动。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