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隐患排查通用标准
发布日期:2017- 11-15 字号:[ ]

序号[T1] 

排查项目

基本要求

参考依据

1

资质证照

营业执照

1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就开展经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停止企业年度检验工作的通知》(工商企字[2014]28号)

2

2企业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及时换发营业执照。

3

办学许可证

3有办学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八条

4

消防验收意见书

4建筑总面积大于2500平方米的大学教学楼、大学图书馆、大学食堂;2.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校的集体宿舍进行消防验收。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第十三条

5

5消防验收意见合格。

6

6其他建筑规模的民办学校及幼儿园进行消防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三条

7

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7按规定设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1条;《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第二节;《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8

8以文件形式进行设置或任命。

9

9设置或配备符合国家、北京市的要求。

10

10企业内部应当设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11

11在企业内部公布专业技术队伍名单。

12

1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1)小型、微型企业可由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人员,有条件的可吸收企业内部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共同组成专业技术组,无条件的,可聘请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的派出人员作为专业人员;

2)大中型企业可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牵头,由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业务主管部门的防火防爆、特种设备、电气、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技术组,必要时可包括在企业现场工作的相关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组应设组长,负责专业技术组管理;同时可与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专业机构合作,聘请其人员作为专家指导并参与专业技术组的工作;

3)企业集团可在集团层面设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家库或技术专家组,并明确组织部门和召集人;可根据本集团涉及的安全生产领域的各个专业,分工成立相关的专业小组,每个专业小组明确负责人。

13

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制度

13责任制(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以正式文件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下发,安全生产责任中包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的,视同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9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4条、第15条;《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6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14

14安全责任制中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

15

15责任制中明确考核机制。

16

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制度

16有考核记录。

17

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安全职责

17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18

18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9

19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20

20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21

21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

22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3

2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24

 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包括确定职责、批准责任制文本、对各级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等;

2)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制度、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判定标准和考核奖惩标准;

3)保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投入,包括批准或向投资决策机构、投资人申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等;

4)定期组织并参加事故隐患排查;

5)组织企业事故隐患的治理,及时事故消除事故隐患,包括组织重大事故隐患上报、批准重要的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定期听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汇报,组织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等。

25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职责

25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26

26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27

27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28

28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29

29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30

30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31

31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32

32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参与制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的具体职责;

2)组织风险识别,确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位的具体职责;

3)制定、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判定标准,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具体职责;

4)组织、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职责;

5)组织、实施对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考核奖惩的具体职责;

6)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信息的具体职责。

33

安全生产责任制

从业人员安全职责

33认真学习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部门及组别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程作规程。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34

34积极参加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职业安全/健康、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

35

35细心操作,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

36

36参加班前、班后会,认真落实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37

37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情况,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

38

38不违章作业,对于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39

39发生事故必须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40

40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41

41正确使用或穿戴劳保用品、职业病防护设施。

42

42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43

43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除以上规定之外,还应履行以下安全生产职责:

1)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取得对应作业工种资格证,经公司同意后方可从事相应设备的操作、维护作业,无证人员禁止上岗。

2)认真学习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及岗位纪律。学习维护手册,提高维护技能,依据设备维护手册相关要求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认真填写设备维护、检查、故障等记录,并定期存档。

4)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巡查与监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组织抢修。

5)根据设备维护需求,协助组()负责人制定备品、配件年度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

44

44作业人员其通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包括:

1)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的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掌握本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防止违章行为的事故隐患,发现周边人员有违章行为,应立即制止或报告;

3)作业过程中,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岗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现场日常管理进行巡查检查、维护保养,防止设备设施发生物的不安全状况,发现设备设施隐患,应立即处置或报告;

4)按本岗位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规定,完成本岗位负责的其他事故隐患排除治理工作。

4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规章制度

45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8

《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第三章

46

46及时修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47

47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书面形式发放到各部门和车间(以便所有岗位职工能随时取阅)。

48

48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一般包括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培训内容的标识、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考核、培训台账与档案管理等。

49

49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一般应明确监督检查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检查频次或时间、检查方式、检查内容(相关职责、制度与规程等执行情况)、发现问题与跟踪处理、相应记录等要求。

50

5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必须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明确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并具体确定本企业各部位、各相关方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2)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应规定企业风险识别的职责、流程、要求和方法,并确定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

3)事故隐患排查,应规定企业事故隐患排查的各种方式、排查频次、事故隐患分类和分级、事故隐患上报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内容应包括事故隐患分类分级、事故隐患判定等技术标准,或单独形成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指导书;具体内容参照本导则第五章的要求。

4)事故隐患治理;应规定事故隐患分析、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和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内容应包括治理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等技术标准,或单独形成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指导书。

51

51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登记、日常维护保养、检测和检查、修理与更新报废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52

52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一般应明确安全生产奖或惩的对象、内容、标准、频次、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等。

53

5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按相关规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对象、程序、内容、时限、事故跟踪和后续报告等要求。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事故发生概况、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水域环境污染情况、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等。

54

操作规程

54制定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

55

55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应实现岗位100%覆盖,不能有遗漏。

56

56操作规程应明确操作岗位、操作步骤、各步骤的安全操作须知和注意事项。

57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57操作规程应适时修订完善,保持最新有效。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5

58

58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应明确由适任的人员担任。

59

59操作规程以书面形式及时下发到各部门和车间,以方便有关人员熟悉和掌握。

60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培训计划

60企业各部门、各班组要根据管理实际情况将“年度培训计划和长期培训计划”进行细化和分解到季度、月、周。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61

61拟出详细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对生产中的新问题、新规定、新要求可增加临时培训,培训应涵盖各岗位。

62

培训学时要求

62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每年接受的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5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5

63

63新招用的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64

64换岗的,离岗6个月以上的,以及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均不得少于4学时。

65

65每年要对从业人员开展不低于20学时的岗位再培训教育,重点培训新法规、新举措、新要求,新技术新设备操作规程、岗位应急应变知识、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

66

培训内容

66培训内容要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和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四条

67

67培训内容至少包含:新聘员工三级教育、转岗培训、“三项岗位"(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等。

68

培训档案

68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和考核。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69

69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台账和档案。

70

70档案中详细记录培训和考核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培训课时、受培训人员、授课老师、培训考核等全过程。

71

71采取书面考试、口头询问或实操考核检查培训效果。

72

72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73

相关人员证件

73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已参加培训,并取得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合格证。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5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2

GB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第5.2

74

74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合格的作业操作或者职业资格证,持证上岗。

75

75作证或资格证在有效期内。

76

应急救援

预案制定

76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69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76条、第77条;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4.7条、第5部分;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4.2条、第42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77

77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78

78根据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小规模、低危企业可与综合应急预案合并)。

79

79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设备和重点岗位,应制定重点设备和重点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80

80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与潜在危险性评估、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等内容。

81

组织建立

8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69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76条、第77条;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4.2条、第42

82

82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提供救援服务。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83

83汇编应急救援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确保信息准确,能及时取得联系。

84

84制定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岗位、时间和内容、训练效果的评价等。

85

85按计划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训练,并记录归档。

86

预案演练

86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78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76条、第77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26条、第27条;《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30条;国家安监总局第74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第四条、第九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87

87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明确计划制定的责任人、制定时限、内容要求、演练频次、演练评价以及发现问题处理等。

88

88按计划组织开展演练,保留应急演练记录。

89

89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企业应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

90

90评估报告内容包括:评审主持人、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演练科目、内容、主要过程、总体评价、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91

应急救援器材

91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救援应急物资和技术装备(如:消防器材和设备、堵漏器材、防污器材、交通工具、通讯联系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69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76条、第77条;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4.2条、第42

国家安监总局第74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第三条

92

92按规定对应急装备进行日常维护、检查检测和更新,状态良好。

93

93建立应急装备保养维护、检查检测和使用状况的台账和档案,并记录详细,保存齐全。

94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

安全投入

94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8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19条、第20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

95

95明确安全生产经费预算、设立帐户、经费提取数量、管理与使用流程、台帐管理等措施程序。

96

96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

97

97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经费数量满足《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要求。

98

98企业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可适当提高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99

相关保险

99必须参加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48条;《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46

100

100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不得漏缴。

101

相关方管理

相关方管理

101存在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或承租的,应与相关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45条、第46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40

102

102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给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103

103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104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104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21条、第31条、第36条、第37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35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7.1

《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7.3.4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3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第五条

105

105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管理档案。

106

106安全生产例会记录。

107

107危险化学品档案(出入库记录和MSDS)。

108

108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109

109安全生产奖惩档案(应定期公示)。

110

110危险作业(如动火、有限空间、高空作业、吊装、临时用电等)审批档案

111

111风险识别清单。

112

112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

113

113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

114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114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

115

11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16

116特种设备档案(包含注册登记文件、定期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等)。

117

117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报告。

118

118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119

119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120

120及时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报告、记录等及时归档。

121

场所环境

建筑结构

121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34

122

12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活动场所设置在木结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0.4

123

123托儿所、幼儿园的厨房、烧水间应单独设置。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8.6.2

124

厂容厂貌

124通过企业公告栏、信息化平台、部门会议、班组活动等方式,公示公布辨识出的事故隐患。

《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125

125对无法及时消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危险性较高的场所、区域、设备设施等位置,应设立警示标志牌。及时向员工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治理措施、应急措施、监控责任人、联系电话等。

《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国家安监总局第74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第四条、第六条

126

宿舍

126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集体宿舍严禁使用蜡烛、电炉等明火取暖、照明;当必须使用时,应采取防火、防护措施,设专人负责。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8.5.2条、8.5.3条、第8.6.2

127

设备设施

通用要求

127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5

128

128企业应在自评周期内,对所涉及的设备及岗位进行达标检查,并做记录。

129

129在设备设施附近显著位置悬挂其操作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第四条

130

设备设施

校车

130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18

131

131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26

132

132校车标牌应当载明本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路线、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16

133

133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17

134

特种设备(通用要求)

134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3

135

135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136

136使用登记标志置于其显著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3

137

137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应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48

138

消防安全

消防设施和器材

138按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

1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

2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m

3灭火器箱不得上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6条;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第6.2章节、第5.1.3条、第6.1.1条、6.1.2

139

139消防设施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140

140消防设施与器材不得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8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第5.1.1条、第5.1.2

141

141消防设施与器材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142

142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

143

安全通道

143消防通道、防火间距、楼顶顶面不得搭建违章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6条、第28条;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8.3.1.1

144

144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8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5.2.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19

145

消防安全

安全出口

145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19条;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7.5.2.7

146

146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147

147门内和门外1.4m内不得设置踏步。

148

148办学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8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7.5.2.2

149

149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集体宿舍的公共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门、栅栏等影响安全疏散的设施。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8.5.1

150

150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8

151

151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11

152

152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153

安全标志

153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1)安全出口;

2)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3)超过20m的走道、超过10m的袋形走道;

4)疏散走道拐弯处。

DB11/1024-2013《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第3.2.2

154

154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应完好有效,且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

2)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

3)应设置在醒目位置,不应被遮挡;

4)不应设置在可开启的门、窗扇上或其它可移动的物体上;

5)指示标志应当能够在断电且无自然光照明时,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DB11/1024-2013《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第3.2.3条、第3.2.5

155

155疏散通道或消防车道的醒目处应设置“禁止阻塞”标志。

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第5.4

156

156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设施。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18

157

157集体宿舍应设置醒目的消防设施、器材、出口等消防安全标志。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8.5.4

158

消防安全

应急照明

158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及重点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0.1.5

159

159应急照明灯的连续照明时间不得少于2030分钟min

160

160疏散照明灯具应设置在出口的顶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

161

消防控制室

161应安排专人24小时h值班。

GB25506-2010《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第4.2.1

162

162每班人员应不少于2

163

163值班人员进行接班、交班时,应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

GB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第5.2

164

164值班期间每2h记录一次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及时记录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火警或故障情况。

165

用电安全

保护系统

165进入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源,如果使用TN型电源系统,应为危险场所中的TN-S型,即在危险场所中,中性线与保护线不应连在一起或合并成一根导线,从TN-CTN-S型转换的任何部位,保护线应在非危险场所与等电位连接系统相连。

AQ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第6.1.1.4.5

166

166由同一台发电机、配电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不宜同时采用两种系统接地型式。在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当全部采用TN系统确有困难时,也可部分采用TT系统接地型式。但采用TT 系统供电部分均应装设能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装置(包括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经由隔离变压器供电。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2.5

167

通用要求

167电线无私拉乱接现象。


168

168电线无绝缘破损现象。


169

169严禁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170

170不得在电线上悬挂物品。


171

171严禁使用破损的插头、插座及电线。


172

172线路应穿非燃管保护。


173

173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防爆型或封闭式电气设备和开关。


174

174每间集体宿舍均应设置用电超载保护装置。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8.5.3

175

电气箱柜

175配电板(箱)应用不可燃材料制作。

《户外配电箱通用技术条件》第6.2.3

176

176配电箱(柜)上应张贴安全警示标志。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32

177

177柜体内外整洁、完好、无积尘、积水和杂物。

178

用电安全

电气箱柜

178板(箱)以外不得有裸带电体外露。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第32

179

179配电箱内张贴电气控制线路图。

180

180开关上张贴分路标识。

181

181线路相序、相色正确、标志齐全、清晰,接线压接规范。

1)保护地线(PE)应为绿、黄相间色;

2)中性线(N)应为淡蓝色;

3)相线应符合下列规定:L1应为黄色,L2应为绿色,L3应为红色。

GB50575-2010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第5.1.1

182

182开关的保护导线配置合理,不得有大开关配小导线现象。

183

183配电箱前应留有足够的安全工作空间和通道,不得隐藏或遮挡配电箱的操作空间。

184

184箱柜体插座连接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

1)属于I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

2)生产用的电气设备;

3)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

4)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

5)其他。

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第4.5

185

185落地安装的配电箱,室内应高出地面50mm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200mm以上,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186

186落地安装的配电柜有大面积带电体裸露时,配电柜前应铺设绝缘胶垫。

187

危险化学品管理

危险化学品管理

187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5

188

188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189

189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应根据需要限量使用,存储量不应超过一天的使用量,且应单独存放,由专人管理、登记,设中文标识。

GA 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第7.10.3

190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从业人员作业

190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5498

191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191从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54

192

192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